《地理研究通报》(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为J-STAGE开放获取英文学术期刊,刊载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研究动态,文章分为:Bulletin Paper;Perspective;Research Highlight;Commentary;Correspondence。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地球地表到地球深处,进而扩展到地球空间。随着地理学分支学科的不断拓展,人类对地理学的认知也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随着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地理学研究在内容上、方法上、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地理研究通报》期待着通过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推动地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

《地理研究通报》期刊概要

資源経済研究会

英文刊名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刊载媒体
J-STAGE
国际书号
ISSN 2758-1446 (Online)
媒体形态
免费开放获取(CC-BY4.0)
刊载范围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交叉学科
文章类型
Bulletin Paper;Perspective;Research Highlight;Commentary;Correspondence
期刊语言
英文
出版周期
随时刊载

基于推拉理论的日本旅游产业发展要因分析
[Bulletin Paper] Caus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s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push-pull theory
Xiaozheng Liu
Publish: January 9, 2023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3, 2, 2-21. DOI: 10.50908/grb.2.0_2
日本特色农业发展路径与模式分析
[Bulletin Paper]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model for Japanes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Chunyu Cao
Published: November 24,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85-92. DOI: 10.50908/grb.1.0_85
跨境电商背景下青岛市水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探讨
[Bulletin Paper]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ingdao City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Xia Yu
Published: October 16,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71-77. DOI: 10.50908/grb.1.0_71
济阳坳陷古近系有效烃源岩特征
[Bulletin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of Paleogene in Jiyang Depression
Lang Wu, Jian Zhang
Published: September 23,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56-62. DOI: 10.50908/grb.1.0_56
中国应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日本借鉴及启示
[Bulletin Paper] Japan's reference and revelation for China's response to China-United States trade disputes
Xinxia Cao
Published: August 20,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31-47. DOI: 10.50908/grb.1.0_31
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探讨:兼议日本Seminar课程教学模式
[Bulletin Paper] Discuss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writing course: Concurrent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seminar course in Japan
Daxia Cao, Xiaofan Zhang
Published: July 16,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16-24. DOI: 10.50908/grb.1.0_16
日本旅游资源创新路径与模式分析
[Bulletin Paper] Analysis of the path and mod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novation in Japan
Miyuki Yanagi
Published: June 23,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2-13. DOI: 10.50908/grb.1.0_2
视角: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Perspective] Perspectiv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enliang Lu
Published: September 28,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63-65. DOI: 10.50908/grb.1.0_63
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
[Perspective]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Xiaoping Wen
Published: August 26,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48-49. DOI: 10.50908/grb.1.0_48
亮点: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Highlight] Research Highligh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enliang Lu
Published: October 4,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66-68. DOI: 10.50908/grb.1.0_66
湿地:黄河三角洲
[Research Highlight] Wetland: Yellow River Delta
Tao Huang
Published: July 28,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27-28. DOI: 10.50908/grb.1.0_27
《资源数据学报》数据论文写作要点
[Commentary] Writing essentials of data paper in Resources Data Journal
Xinxia Cao
Published: December 18,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99-101. DOI: 10.50908/grb.1.0_99
致密油开发成功因素
[Commentary] Success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oil
Kai Yin
Published: December 12,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97-98. DOI: 10.50908/grb.1.0_97
页岩油:泌阳凹陷
[Commentary] Shale oil: Biyang Sag
Zhiye Xi
Published: November 30,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93-94. DOI: 10.50908/grb.1.0_93
页岩油:认知与发现
[Commentary] Shale oil: Cognition and discovery
Binjie Wu
Published: November 19,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83-84. DOI: 10.50908/grb.1.0_83
写作要点:准学术栏目文章
[Commentary] Writing essentials: Quasi-academic column articles
Xinxia Cao
Published: October 10,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69-70. DOI: 10.50908/grb.1.0_69
数据论文:知识、储存与共享
[Commentary] Data papers: Knowledge, storage and sharing
Zhongquan Chen
Published: August 30,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50-51. DOI: 10.50908/grb.1.0_50
气候变化与农业:水稻
[Commentary] 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 Rice
Xiaoping Lu
Published: July 22,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25-26. DOI: 10.50908/grb.1.0_25
评论:数据论文与数据期刊
[Commentary] Commentary: Data papers and data journal
Wen Lu
Published: July 10,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14-15. DOI: 10.50908/grb.1.0_14
旅游:经济发展
[Correspondenc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Wen Lu
Published: December 6,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95-96. DOI: 10.50908/grb.1.0_95
旅游:重塑与创新
[Correspondence] Tourism: Reshaping and innovation
Zhiyu Zhang
Published: November 7,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81-82. DOI: 10.50908/grb.1.0_81
稠油开发:胜利油田
[Correspondence] Heavy oil development: Shengli Oilfield
Yongjie Wu, Liang Ma
Published: October 26,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78-80. DOI: 10.50908/grb.1.0_78
翻转课堂:教学法
[Correspondence] Flipped classroom: A teaching model
Yan Fan
Published: September 17,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54-55. DOI: 10.50908/grb.1.0_54
Seminar:一种教学法
[Correspondence] Seminar: One teaching method
Yan Fan
Published: September 5,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52-53. DOI: 10.50908/grb.1.0_52
稠油开发技术
[Correspondence] Heavy oi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Shuiying Jiang
Published: August 8, 2022   
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 29-30. DOI: 10.50908/grb.1.0_29

《地理研究通报》更多 Go to J-STAGE Open >>>


《地理研究通报》刊载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研究动态,刊载范围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交叉学科。根据研究的内容和层次,刊载的文章分为:Bulletin Paper;Perspective;Research Highlight;Commentary;Correspondence。
  《地理研究通报》实行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稿件审阅周期一般为2-4个星期。投给《地理研究通报》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两投或多投。作者投稿之前请阅读投稿指南,了解文章格式以及撰写要求。对于录用的文章,编辑部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有权对文章做文字表述及其它技术性修改。
  投递稿件请进入J-STAGE上的Geographical Research Bulletin官网,本网站不受理英文投稿!

Relatively speak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based on region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o form a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system. The usu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et the most basic needs of peop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located in higher-level product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not only limited to planting varieties and quality but also includes production, sales,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service, and so 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quality, brand, scale, efficiency, and region.

The model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1)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with a shorta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mproving l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lanting high-value-add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2) The labor shortag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extensive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tead of the labor for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total out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3)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uitable medium-size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land labor force, which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arm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tourism market has upgraded from price competition to service competition, from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to model innovation. Based on tourism resources and guided by market orientation, Japan expands the spac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erms of tourism resources extraction and image orientation, Japan has refined the image orientation which can fully embody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ourism +".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Japan takes "tourism +" as its purpose, shaping well-known tourism brands and seeking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Aquatic products are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shery, but also products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largest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world, and the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agriculture and even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industry. Many traditional aquatic product exporters have also marched into cross-border e-commerce, exporting aquatic products through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Qingdao City has become not only an important city for aquatic products trade in China,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ing trade base of aquatic products[6]. Since 2014, Qingdao City has become the first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be approved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business, opening up a new world for export trade for aquatic products.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foreign trade of aquatic produc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around the worl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In particular, the continuous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the world has brought a great impact on the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s in Qingdao City.

全域旅游的概念与分析视点
  中国的全域旅游概念是在2009年以后提出来的,其内涵随时间推移不断深化和完善。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得知,国内全域旅游概念最早出现在2009年12月31日《巴中日报》的“树立全域旅游观念,做强巴中旅游产业”[1]文章里,全域旅游概念是针对旅游度假产业提出来的,认为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本质,提出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产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产业围绕旅游搞服务的理念。其后,《中国旅游报》在2010年12月8日和15日相继发表了胡晓苒的“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上)”[2]和“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下)”[3]的文章,两篇文章以大连为例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补充,认为全域旅游是通过对资源重新整合,在空间板块上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或业态集群,打破都市(或单一景区)旅游一枝独秀的接待格局。到了2011年,有关全域旅游达的文献达到5篇,黄平利和樊文斌(2011)[4]对大连市的全域旅游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大连市全域旅游规划格局及相应的旅游支撑体系,以期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但是该文对全域旅游的概念没有做详细描述。2012年以后全域旅游的文献逐渐增多,毛溪浩(2012)[5]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关键就是要深化旅游产业目标、战略及规模体系在全域空间上的落实,通过“造城、添景、兴镇、美村”来推进,并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永续发展”之路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厉新建等(2013)[6]认为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其后,有关全域旅游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2016年,有关全域旅游的文献已经超过5000篇,这使全域旅游的概念进一步充实,例如,胥悦红(2016)[7]认为全域旅游模式应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实现旅游连线,形成个性独特、特色互补、错位发展、协调互促的格局。2017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8]里界定了全域旅游,称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为动力产业的区域统筹发展和协调的新方案,并认为全域旅游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实行观光立国政策以来,日本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重要部分,提出了让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复苏的目标。日本把旅游区及其周围相关产业看作一个完整的市场,并着力于跨地区的广泛合作,从“点”到“线”连接各个地区,形成跨地区观光圈。日本政府通过不断调整旅游产业政策和措施,从而促进了观光圈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2008年日本制定了《观光圈整备法》,其目的是增强旅游目的地的魅力,促进国内外游客的到访和消费。所谓的观光圈是指在一些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紧密关联的几个地区形成旅游区域,区域内的各个地区互相合作,广泛利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共同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增加观光圈的魅力,促进游客的到访和和消费[9]。《观光圈整备法》规定各地区要制定本地区的观光圈整备计划,并积极实施观光圈整备事业,日本政府还对观光圈整备事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观光圈整备法》还提出各地方的相关部门要紧密合作,积极开发和重构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富有魅力的观光圈。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不可替代的要素。中国倡导的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并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企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旅游质量的提升、从粗放低效方式的“门票经济”向精细高效“旅游+”的转变,全域旅游的实现将有助于旅游消费升级。中国的全域旅游和日本的观光圈有共同之处,就是以旅游资源为纽带发展旅游产业以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中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旅游资源环境提升旅游资源的质量,使之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日本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开发与重构案例分析为切入点,着重在旅游资源提炼与形象定位、旅游资源与产业链、相关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日本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理念与实现途径。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旅游发展的格局,旅游资源的拉力越强,其吸引范围就越广。为此,日本政府致力于整合区域观光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塑造日本旅游目的地的美好形象和魅力。日本加强旅游资源拉力作用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其一,在申请世界遗产上下功夫,实施世界名片效应。其二,提炼特色文化资源,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提高聚集效应。 其三,精心组织经典文化活动,提升旅游资源的附加价值。其四,推进旅游资源功能的细分化和主题化,确定各区域的旅游发展定位及形象定位。其五,多方位发掘旅游题材,积极开拓新的旅游资源,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民收入的变化,人均GDP与旅游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旅游形态将从一般的观光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多元化旅游。旅游产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国际旅游经验,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步入成熟的旅游经济,人们对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旅游资源的优劣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旅游资源与游客源地之间存在着旅游资源感应效果,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取决于旅游资源目的地的拉力作用。旅游业发展不但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也取决于旅游资源禀赋状况。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产生经济波及效应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旅游资源优势度越高的地区,其旅游业发展越好,旅游经济越发达。

   旅游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与重构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与重构,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兴衰存亡。日本自实行观光立国政策以来,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理念,特别是在围绕重构旅游资源魅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理念与实现途径,促进了日本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显著。

   语言学习研究不但掌握其语法特性、品词结构等造句规律,还要学习研究其表达特征。日语是粘着语,单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是由紧跟其后的助词来表示,助词在日语语法结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复合助词是助词的一种表现形式,复合助词在日语使用频率上和使用数量上站有很大的比例,并且由于表达语言时的情景和表达者的意愿的不同,复合助词的本来语义也会发生变化。复合助词数量众多、用法复杂,几乎覆盖了日语的每一个层面,如何使用复合助词也是日语应用的难点之一,复合助词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是日语教学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在对日语复合词的分类及分类进行探讨的同时,进一步,本文通过对复合助词「について」和「については」的例句分析,深入探讨「について」和「については」的意义和用法,为日语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以期为日语复合词的学习研究提供参考。有益于日语语言的学习研究。

   当今旅游市场已经从价格竞争升级到服务比拼,从产品多样化延伸到模式创新。以康养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不是仅仅指某一个度假村与旅游设施的产品,而是更要体现公共环境的质量与文化、以政府为主导与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的体系。“政府政策”、“商品及服务质量”、“旅游地知名度”和“观光通道及交通便利”体现了这种体系,成为康养旅游的拉力要因。事实证明,这种拉力要因有助于旅游资源提炼与定位,有利于以康养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资源再包装型顾名思义对旅游资源再定位和再推介,以达到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消费。鉴于此,可以对有名气的旅游资源和有潜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排队,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稳妥发展实施旅游资源再包装,减少重复性和盲目性。比如,对山东省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重点包装,申报世界遗产实施品牌战略。与此同时,大力推介这些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观光以增加旅游消费,不能“守株待兔”,等待游客到访。推介的方式多种多样,日本政府对外战略上采取“走出去”战略,即向国际社会进行大力宣传。例如,日本驻外大使馆网站上大力宣传日本的各个旅游景区,日本政府也经常组织“访日宣传活动”,宣传日本特有的和食文化。对内战略上日本采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旅游地图册、宣传册子等手段,广泛介绍旅游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古迹来吸引国内游客。

   国内和国外学者在能源问题研究中,有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研究的内容,但是有关能源供需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十分有限的。特别是从社会学角度用复数手法进行能源供需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更是鲜有。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可以往研究的空缺,丰富了中国式的能源问题研究理论体系,将有关研究向前推进一步,为中国能源政策及能源战略注入新的思想理念,在中国能源政策及能源战略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现在的能源问题的概念和内涵以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2000年到2022年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价格的变化,高能源价格时期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冲击,低能源价格时期中国经济却在低速增长,加之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能源供需结构和产业结构所致。因此,能源供需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对于能源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国的能源转型、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调结构与经济稳定增长等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特色农业是区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选择。随着经济发展,农业进入了观念变革、机制创新、结构转型、产业重塑的关键时期。发展特色农业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特色农业的特征及消费定位不同,使其在发展中有别于普通农业。特色农业具有更高程度的区域特色性、更为全面的产业融合性、更迅速的农业信息传输性、更为精确的市场导向性。由于特色农业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并最终创建一个可持续的高质量农业生态系统,特色农业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根据交互程度不同,可以把服务交互维度可以分为高交互与低交互服务。低交互服务中,由于顾客与服务员工交互程度较低,与服务设施设备交互也是按照服务设定的流程进行,所以服务流程表现出标准化特征。在高交互服务中,顾客大部分情况下与服务人员进行双向交互,服务随着顾客与员工的互动而变化,服务流程表现出定制化特征。低交互服务中,由于与顾客进行交互的很大程度上服务企业的设施设备,对服务人员在技能方面并无特殊要求。

   特色小镇始源于国外,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点。中国学者对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进行多方位研究,以求在特色小镇理论与实践发展方面获得启示或借鉴。目前,学者们普遍关注欧美特色小镇在区位、产业、路径、空间、功能等方面的特点,而对“近在咫尺”的日本特色小镇的经验借鉴缺乏必要关注。 日本的特色小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路,如今成绩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本学术界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参与主体和产业定位两个方面。

   目前尚无见到国内直接针对中日两国康养产业创新合作机制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有:程臻宇(2018)认为康养产业具有公共性、差异性、生态性和人文性等特,而且康养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自然条件,而是认知程度、空间要素和适度市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王燕琴等(2018)介绍了日本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和相关运行机制,认为逐步扩大森林疗养的对象、开展森林疗养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投入有助于促进森林康养事业的发展。魏红江(2017)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的方法,分析了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信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任宣羽(2016)认为康养旅游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和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其目标是游客获得幸福感,要以良好的物候条件为基础的专项度假旅游。 尽管国内注意到康养产业的发展空间,开始探索研究康养产业发展机制,但主要集中在康养旅游方面,目前直接针对中日两国康养产业创新合作机制的研究成果几近于零,需要尽快研究出针对中日两国康养产业创新合作的机制,推动中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在康养产业方面的稳健发展。

   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就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路径,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价值的提升,把生态价值的创造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组织经济活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推进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性生产要素与传统产业融合聚变,探索由绿色创新融合发展打通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实现路径。总之,就是要把“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最大的驱动力,实现人力资本、技术革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融合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学与哲学一起被称为科学之母,旨在揭示自然与人类关系。地理学研究范畴涵括广泛,不仅研究地球表面,也研究地球深部和地球空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2)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3)上述二者的研究对象组合起来综合地理学。当今的地理学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跨学科的发展特征。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分别向着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伸展,学科边界逐渐模糊化。

※ 古地理学:研究地质时期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演变,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预测和勘探的“指南”,对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古地理学目前已经形成了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等多个分支。
※ 第四纪学:研究第四纪时期环境发展演变的科学,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演替等方面。
※ 天文地理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结合发展而形成的学科。
※ 海洋地理学: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化学和空间资源。海洋不仅占有辽阔的面积,而且具有巨大的深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含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子系统。
※ 环境地理学:以人类与环境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环境是指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貌等自然条件。
※ 资源地理学:研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合理利用、合理保护和经济评价,并从中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内容:土壤发生和分类;土被结构的研究;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的研究;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土壤保护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土壤地理分区或区划的研究。
※ 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或/和时间演变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耦合机制的学科。
※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生物体、生态系统的分布与地理空间、地质年代关系的学科。
※ 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 信息地理学:应用信息科学理论、信息技术、信息方法,来研究地理信息科学。

※ 经济地理学: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
※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的关系密切,而且与多门学科彼此渗透。
※ 历史地理学:以历史的环境、空间、景观、区域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阐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 文学地理学:研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有关文学家的气质、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感知、文学选择等等研究。
※ 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播、宗教、经济、政府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 城市地理学: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
※ 乡村地理学:研究乡村的形成、功能结构、发展演变及其空间体系分布规律,探索不同地区乡村的经济、社会、人口、聚落、文化和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学科。

姐妹刊《资源数据学报》《资源研究进展》最新刊载文章

山东省南部地区水稻种植方式
[Data Paper] Rice planting pattern in the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Lihua Xie, Lei Zhang
Published: December 12, 2022   
Resources Data Journal, 2022, 1, 41-45. DOI: 10.50908/rdj.1.0_41
油田水驱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为例
[Review Paper]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 driv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 the oil field: Take China as an example

Chunxiang Cao, Mingjie Lin
Published: October 18, 2022  
Advances in Resources Research, 2022, 2(4), 99-119. DOI: 10.50908/arr.2.4_99
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影响的研究进展
[Review Paper]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heat in China

Yan Fei, Shitong Jiang
Published: October 18, 2022  
Advances in Resources Research, 2022, 2(4), 120-132. DOI: 10.50908/arr.2.4_120



返回首页 >>>